“迭代断层中的华强”:从华强北到深圳的蜕变
华强北路是深圳华强北商圈的腹地。 地铁7号线的建设,让这里感觉像是切腹了三年。 华强北阵痛、空店、减租。 赚了大钱的老板们都经历了什么,他们是如何规划的,未来又会怎样? 证券时报联合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课题组对“迭代故障中的华强”课题进行了3个多月的研究。
收拾完柜台,孟庆阔走出华强北赛格大厦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六点多了,刚刚亮起来的灯。
这时,赛格广场2号门前的战机模型发出尖锐的哀鸣划破长空,惊心动魄的飞来飞去,仿佛一场激战。 几架带有彩色LED的航模和无人机在人们的头顶盘旋。 路人抬头看着这些新玩意儿,孟庆阔也驻足观看,随即消失在了手摇琴声和人影中的街道上。
月入百万到连柜台租金都还不起的地步
赛格广场2号门旁边,挂着四块“五星级店”的牌子,是孟庆阔的专柜。 据说,这些品牌都是赛格集团挑选赠送的,而他之所以获得这块牌匾,是因为他从业十余年,从未与客户发生过任何纠纷。
1999年,孟庆括生下第三个儿子。 为了避免计划生育,他放弃了教师这个“铁饭碗”,带着家人和几位亲戚从老家安徽阜阳来到这里。
孟庆阔正好赶上华强北二次改造的尾声。 80、90年代,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哨,华强北(前身为上步工业区)大力发展外向型加工业,大量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内陆。 区。
到90年代中后期,华强北已经位于市中心,地价上涨。 华强北迅速升级为电子元器件批发中心和集散地。 华强北实现了第二波转型。
1989年华强北厂房建设现场(孙昌黎 供图)
孟庆括和他的亲戚们抓住了机会。 在工厂学习技术后,他们合伙开了一家工厂,生产遥控器和控制板,并在华强北销售自己生产的电子元器件。
如今,他在赛格电子市场和华强北电子市场拥有5个专柜。
孟庆阔在他的“五星级店”里的“一米柜台”现在一个月要7000元。 他在赛格二楼的店铺一个月3000元,华强北电子市场柜台租金一个月4000多元。 “现在已经很贵了,有时候一个月的柜台租金都赚不回来。”
50多岁的孟庆阔回忆,生意最鼎盛的时候,一个月至少能挣40万到50万元。 2004年到2008年,月入几百万是家常便饭。 “之前一开门,人潮涌入,从早到晚都没时间吃饭,晚上六点下班,一直忙到七点,还得收拾行李并交付货物。”
这是华强北的黄金时代。 以经营电子元器件为主的大都会电子城和新亚电子商城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开业,在华强北路西侧形成了以华强电子世界为龙头的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
华强北东侧有赛格电子市场、远望数码商城、太平洋安防通讯市场、赛博大数码广场、中国电子数码商城、明通数码通讯市场及之前的赛格通讯市场、万商电脑城等。已形成以电脑、手机、各类数码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为主的数码产品交易中心。
华强北商圈由此成立,东起上步路,西至华府路,南至深南中路,北至红丽路,面积约1.45平方公里。 高度集中的商圈,方便顾客快速找到心仪的商品。
至于现在,孟庆阔说:“跟过去相比,人流量减少太多了,2010年之后,就不如每年了。”
据赛格广场楼层负责人介绍,该层共有800多家商铺,仅出租500多家,空置率高达37%。
(华强电子世界1号店2楼,平日生意冷清,顾客寥寥无几)
深圳市电子商会会长程亦木认为,商铺空置率是最直接的参考指标——商铺难求就是繁荣,“守闺中”就是萧条。 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公室调查数据显示,华强北商场空置率在1%至57%之间。
华强北“一米专柜”中转费(喝茶费)高达数十万,“一店难求”但月入百万甚至千万的暴利时代已经到来结束。
华强北地区的银行数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 在这个1.45平方公里的商业区,繁荣鼎盛时期有61家银行入驻,但至今已有14家银行撤出,占银行总数的22%以上。 深圳市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陈立新认为,2016年及以后的时间里,会有更多的银行退出这一区域,这意味着华强北地区的现金流将继续大幅减少。
山寨家族的兴衰
从孟庆阔居住的赛格广场向西步行310米,约5分钟,穿过华强北路,就是华强电子世界。 步行5分钟可以到中国电子市场,陈老板的两个儿子在两个市场做外贸。
2009年,他的两个儿子接管了他的生意,出口假冒手机。
华强北曾因打假手机一战成名,闪电般造就了一大批富豪,陈老板就是其中之一。
(华强北之夜)
朋友来家里做客,陈老板从抽屉里拿出一部手机——霸气十足的“土豪金”,银色键盘,手机顶部有天线,袖珍版“大”兄弟”。 520寸手机是陈老板2006年生产的。
这款现在看来很渣的“520”,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月销量上千台,一部手机利润三四百元。 陈老板在某厂承包了两条生产线,日以继夜地为他制造这款手机。 “那时候,顾客都是先付款,然后来找我排队买这款手机。”
一般来说,山寨机的寿命很短,但陈老板的“520”却卖了一年多,而且市面上也有盗版。 这个“520”让陈老板和他的姐夫、侄子、技术合伙人赚了很多钱,当年还在深圳买了房子。
陈老板以前是普宁的语文老师。 43岁时,他放弃了教职,开始经商。 1999年,他投靠在广州的小舅子,与侄子一起在广州南方大厦新亚广场贩卖香港私人三星手机。
2002年初,他们发现在广州销售的华强北山寨手机有利可图,新的商机让他们决定搬到华强北卖山寨手机。 2005年6月,陈老板在华强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抄袭”开始。
辉煌四年后,山寨市场自2009年开始明显萎缩,54岁的陈老板退出江湖,将家族企业交给了两个儿子。 他感叹道:“现在华强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因为客户已经很聪明了,知道生产一部手机的成本,所以一部手机的利润就被压到了很低的水平。”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课题组在华强、赛格等10个电子市场进行的238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被称为华强北寒冬的2015年,40%的老板表示,他们没有损失或利润。 26%的老板利润在10万元以下,13%的老板利润在10万到20万元之间,超过20万元的老板寥寥无几。 在盈利的老板中,88%的人表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的利润有所下降。
华强电子世界深圳二店门旁的店面平面图也显示,该店5楼有230间空铺。
“夕阳产业”
在华强电子世界1号楼一层,离陈老板大儿子柜台不远的许先生也感到无比的艰难,“比2008年还要难。”
1997年从宁波来到华强北的许先生,当时在华强和赛格广场都有泊位。 徐先生回忆说,当时来这里做电子元器件生意的人不多,但那时候电子产品稀少、新奇,全国各地来这里进货的人很多。
原本在家乡仪器厂做金属仪器的徐先生决定来深圳卖测试探针(测试探针是电子测试中用来测试PCBA的一种测试仪器),由自己在宁波的工厂供应,生产测试探针。 生意很顺利,2000年,他的侄子和其他亲戚也来了。
徐先生估计,华强北现在有20、30个探针柜台,销售探针的毛利不到16%。 在辉煌时期,徐总不仅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还接到了很多国外的订单。 例如,来自印度、越南和泰国的顾客也会光顾徐先生的店铺。
现在同行竞争太激烈,电子公司倒闭或搬迁也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徐先生的客户都是电子厂,现在大部分电子厂都把工厂搬到了东南亚、南亚等地。 三四年来,老客户陆续离开,新客户却寥寥无几,大批量进货的客户就更少了。
据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课题组调查显示,84%的老板都是跟熟客做生意。 因此,如果老客户的工厂不景气或倒闭,订单必然会减少。 而69%的老板都是自己或亲戚工厂供货,订单减少意味着自己或亲戚工厂缩水甚至倒闭。 62%的受访者表示,近年来订单持续下降。
徐先生今年55岁,准备退休。 看着刚大学毕业、偶尔过来帮忙打理柜台的儿子,徐先生说:“我年纪大了,能保养就养吧,不会让儿子继续打工的。” “在这里。这里卖电子产品,已经是夕阳产业了。”
2008年,还在读大二的莱昂从东北请假来到华强北。 他想多做些社会实践,考虑一下以后考研的方向。 没想到,他来了华强北就不想回学校了。 快的。”
刚到华强北的时候,Leon听过一句话:走上华强北三天就知道以后该干什么了。 Leon在华强北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太阳能电池板。 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而且报酬丰厚。 但后来生意难做,莱昂退出了华强北。 2012年离开华强北,转战餐饮业。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课题组调查发现,87%的老板表示不自信,顺其自然,或者不关心自己和华强北的未来。 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华强北的未来只是集团和政府的事情。 在这样普遍士气低落的情况下,72%的老板打算转行。
这背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华强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交易功能正在逐渐萎缩。
“地狱”生存
有知难而退者,也有急流勇进者。 赛格广场北约400米处是赛格经济大厦,紧邻现代之窗大厦。 在这里,一位年近 40 的女性正在努力突破逆境。
“华强北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说不定一个路过的普通行人就是在这里发家致富的千万富翁。”敏青说。 许多人的梦想。”
2004年来到华强北的敏晴,一直在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工作。 不甘于现状的她在2008年放弃了晋升的机会,创办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但她很快发现,小型互联网公司生存困难。 因此,2009年转投传统行业。 因为“相比互联网,传统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一两个人就能搞定。”
现任深圳市奥士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09年开始做国产上网本,平板电脑兴起时开始出口高仿平板电脑; 2010年开始在华强电子世界做柜员,后搬到桑达电子城。 她收到了来自华强北的礼物,也经受了它的洗礼。
2009年9月的一天下午,一个长相普通的人来到敏晴的柜台前,“他问我卖的上网本是什么牌子的,我说是山寨的,也就是国产的,结果他们都被没收了。”说起被工商局便衣“清洗”的事,敏青对这里的山寨者印象深刻。
一款畅销产品可能突然出现100家公司抄袭,激烈的价格战会让价格瞬间跌至谷底。 “这里既是天堂又是地狱,有时候真想逃离这里,因为这里的恶性竞争太激烈了。” 敏晴说道。
在她眼里,这里跟风的人太多了,“只要有东西卖,他们就会一拥而上,基本上就是想赚大钱就走。” 敏庆认为,华强北的老板们大多比较浮躁,不会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 因此,“华强北的很多产品都没有竞争力”。
为提升自身竞争力,2013年后,奥士德除了代工外,开始生产、加工和销售自有品牌平板电脑。 除核心芯片来自台湾或国外外,其研发、系统集成和组装均在深圳本地完成; 公司根据公司对电脑的设计采购相应的配件进行组装。
据了解,2011年至2013年这段时间是平板电脑的火爆期。 2010年,奥西德的销售额还不到500万,2011年已经接近2000万。 2008年的情况不如2008年。” 对于公司2014年以来的疲软,敏庆认为,一定程度上是电子产品井喷发展期所致,但也与市场密切相关低迷和转型。
Osid于2013年开始通过阿里巴巴网站发展跨境电商,并搭建了自己的跨境电商平台。
受访者Leon曾在2015年推销一款儿童定位手表,手表与家长手机绑定后,家长不仅可以与孩子通话,还可以实时定位孩子所在位置。 第一、二个月,人们抢购,第三个月,有人开始在淘宝、天猫上囤货卖。 第四个月销量明显下降,因为此时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品,价格较低。 “好产品就是这样卖的。”
当老渠道枯竭时,老板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客源。 据调查,除了50%的人因为不会经营和管理网店、没有精力、网上客流量少、利润低等原因没有开网店外,另一半专柜老板已经开了网店,或者已经离开。 片峰则着眼于长尾市场,走差异化路线。
华强北曾利用其雄厚的硬件条件充斥假货和水货。 据程一木介绍,华强北手机等电子产品上到处都是翻新机、假冒机和水货。 “你回家可能会在新买的手机里发现别人的照片和短信”; 非正品当正品卖,拆机当原装品卖。
程亦木曾在元器件市场看到卖芯片的孩子,心想:“这些孩子不简单,他们也懂得卖芯片,这是高科技、高大上的东西。” 结果小老板们说跟卖土豆卖白菜没什么区别。 无非是买了之后高价卖掉。 至于芯片的用途,他们不知道,也不打算知道。 “这钱太容易赚了,这钱来的太容易了!”
参与创建华强北商会、现任深圳商会副秘书长的黄东河认为,柜台老板以前月入10万元,现在还坚守着老本行。经营模式,一个月只能赚2万元,但他还是依依不舍一个月2万元。 不愿意改变。 而华强北,曾经只是一个平台和渠道商,不再需要没有文化的人,只需要从早6点扛到中午12点的人,而是有想法、敢于冒险的人。
这就是华强北遇到的问题。 很多人因此想走,也有人想来。
华强北目前进行的第三次改造,只是在中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手表之家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vbxr.com/?p=12000